星期四, 3月 23, 2006

來自傳統的新產品

擁有豐富文物資源的台北故宮,擺脫過去官僚的高姿態,努力從現有格局注入流行元素,創造出符合新時代精神的新產品。近日在新任館長林曼麗的領導下,結合海內外設計團隊,首先發表了「棒棒糖」,這些「棒棒糖」乃從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為造形靈感,感覺新穎、生活而又不失文化傳遞的功能。

與此同時,為了在新年佳節吸引消費者,雪隆商場無不裝飾得美輪美奐,新年氣氛濃厚。據報導有業者將中國的四合院布局搬入商場,巧妙地運用了文化象徵,讓民眾感受華人對家,對家園的文化感情。

利用傳統文化元素開拓產品在時下愈來愈普及,本地商家也相當能接受這種「玩法」,因為顧客容易理解,不需要「大費周章」解釋(看似如此,其實不然,例如四合院的布局的歷史背景),更重要的是符合商家自身的價值觀。

傳統文化產品策略,考驗的是商家與顧客的溝通能力。溝通障礙是很容易發生的,因此尋找「丟失的連結」(Missing Link)變成最重要的任務。這個連結就是目前我們最缺乏的「文化象徵」,那些經得起時代考驗,而普遍為大家所共享與認同的文化象徵符號,這些象徵符號可以來自歷史文物、建築、民間故事、藝術和文學等等。

如果在文化溝通上出現問題,而又輕易去談傳統文化的產品開發就會變得很輕薄,無法彰顯產品的文化魅力。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專家學者或者從事這方面技藝的人才為我們整理傳統文化的素材,將其中的演化、意義、流派爬梳釐清,透過再創作與再闡釋的方式,將其文化象徵和意義傳播給大眾,以達到第一層次的意義與象徵創造。在這個基礎上,業者即可以長期運用傳統文化的優勢,與顧客做最好的溝通,隨則引起廣泛的關注。

另一方面,過度強調傳統文化的崇高偉大,不願向年輕、時尚拉近,自然而然就會被時代洪流沖蝕,最後老化死亡。因此,適度與創意和科技或不同領域的人才合作,也許可以走出活路,讓大眾重見傳統文化的光采,進而回顧探索原本。例如台灣的霹靂布袋戲,就非常霹靂,雖然是傳統的布袋戲,卻可以加諸流行音樂、現代時事、特效,以現代手法製作,現代通路行銷,把流失的觀眾群找回來,票房獲得保證,影響力鉅大。

也許有人會認為在談所謂文化產品之時,應該檢驗商家以「文化」為本,還是以「產品」為本。筆者覺得目前都可以開放心態接受,因為給業者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我們期待商家在不斷構思開發的產品當中,有一天可以產生新的文化價值,那是何等之佳事。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相信文化是不斷演化的,也許這就是「化」自在這個詞裡面的意義。傳統並非不存在,它只是被許許多多的現代給掩蓋了。也許等我們不再那麼重視主流,那些致力於更新和發揚傳統文化的人們,就可以帶出屬於文化傳統和現代融合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