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24, 2003

出版集團化是出路?

在日漸激烈競爭的出版世界裡,出版社大致是朝兩個方向發展,其一是維持其小而美的獨立性,有如中流柢柱,不願流俗,讓許多愛書人還能嚐到難得甘美的思想果實。其二是類似發生於國際大公司的賺併和聯盟整合,目的是將資本和資源整合,求取最大的利潤。前者可能會因為表現傑出,而逐漸壯大,再自我分裂為集團公司。後者可能經營不善,把虧本公司賣出或結束,而逐漸萎縮。

無論如何,從歷史來看,上世紀五十年代以降,“集團化”在出版界是主流。以目前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團貝塔斯曼來說,雖然是德國正統血緣,但旗下擁有最大的英語出版公司蘭登書屋集團,美國變成是他們最大市場,而且在歐洲數個國家都有子出版社和策略聯盟,其跨國賺併的動作在業績上隨即出現顯著的績效,創造的利潤簡直是天文數字。

在中文出版界,我們比較熟悉的有來自台灣的城邦出版集團和香港的聯合出版集團,兩者成立的模式和目標或有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精采的集體作戰讓他們擁有優勢獲得更大的資源,向外擴大版圖。在神州大陸,政府強力主導成立六大出版集團(廣東省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遼寧出版集團、中國科學出版集團、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山東出版集團),以面對WTO入世後的變局,強強合作是大勢所趨。集團化後的中國出版集團,優勢逐步浮現出來,並朝向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資本一體化、經營多元化,以出版為主體的大型傳媒集團邁進。不到十年時間,大陸出版業在政策引導下宛如脫胎換骨般,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本地許多中文出版社向來都以小而美的形態經營,主要業務放在編輯出版,由於小本經營,所以多半出書以後,沒有多餘的人財物力去做行銷和銷售,常常一人身兼出版、發行、行政財務的工作,效率不彰,這是本地獨立出版社最弱的一環。

筆者淺見,在面對出版大國的強勢書種、書量,本地獨立中文出版社和書店應該在各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建立朝向集團聯盟的基礎。以出版社為例,行銷發行是各家出版社最需要整合的部分,他們應運用最新最有效的現代管理工具,為顧客和讀者提供更高品質和效率的服務。而在編務方面,更可以互補長短,解決技術和概念上的問題。

業內人士也許會關注策略聯盟(集團化)之後有關各自品牌及產品定位的問題,如何保護這些原有品牌,不致於無上價值的資源付之流水。其實,跑在前頭的出版集團早已建立深具參考價值的楷模,集團內各家原有品味風貌依舊,問題不虞堪慮。另外,在勢均力敵的情形下,也不可能出現誰兼併誰,誰是老大的問題,因為最大的問題是解決管理技術的困境,打開更大的市場和品牌價值,提供最優的讀物。

出版社是一個講求個性和創意的產業,其魅力在於此。在這個共識上,運用一個整合有效的技術平台,使個性和創意展現得淋漓盡致,實為一個理想與當務之急。身為支持本地出版的一員,我認為要走向國際,集團化或策略聯盟是應當思考的一個方向。
2003/08/24

星期一, 8月 04, 2003

想念圖書館

聽說吉隆坡市政局計劃在每個選區成立公共圖書館,這對許多市民來說無疑是一大方便,所以,有時候覺得生活在都市是幸福的。只是,這些圖書館我們不清楚何年何月會落實建成。

我們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譬如說,很多市民其實不知道吉隆坡圖書館在哪裡?所以館方也無須自怨自艾或埋怨市民不讀書,落得每天不到150人次的使用率。也聽說明年吉隆坡圖書館將變成電子化圖書館,當然也算是進步(只是步伐似乎慢了點,電子化應該是好多年前各大學和公共圖書館的重點變革,連中小型私人圖書館也不落人後),不過,如果吉隆坡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在管理和宣傳方面,還是採取“守株待兔”的方式,相信即使空間再大,藏書再豐富,一樣是死氣沉沉的。

守株的態度表現在當記者詢問館方會不會考慮收藏中文書。我想要不要收藏中文書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和彈性作法(如果資源有限、館方可以邀請中文和英文書店進駐圖書館,以彌補缺憾,同時讓想擁有書的市民有選購的方便),不過,館方是專家組成,他們應該有專業的憑斷,以及全盤的計劃,很多時候不需要“等”人建議,才作出反應。

圖書館與美術館、藝文中心、歌劇院、博物館等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表徵,真正的文化內涵是表現在全民的參與上。吉隆坡廣建圖書館只是完成文化的工程架構,但內涵沒有表現出來,恐怕是政策施展上出現問題。

這讓我想起一件不是直接相關的事情。台灣前外交部長胡志強在當選台中市市長後,積極邀請世界著名的美術館古根漢到台中成立分館,讓台中與國際藝術文化接軌,這項邀請是胡志強的施政重點,同時也是他的夢想。姑且不論古根漢好不好(有人批評這家美術館將藝術太過商業化),我們很難找到一位政治人物將文化施政擺在第一位的。雖然古根漢美術館還未確定能不能矗立台中市,但在政府傾全力爭取的過程中,該市政府無形中已為政策作了宣傳,市民等待的心理未來將轉為對藝術的關心。

吉隆坡圖書館說每天不到150人的書友當中,青少年佔很少數。我的朋友曾經有個想法,他認為圖書館應設於遊樂場、青少年以文化商圈,用他們熟悉的文化符號出現在他們面前。我們不要忘了,書籍原本也是流行文化的一環。即使再經典厚重的小說,如果經過影視文化的包裝,很容易就為青少年所接受,如奇幻小說《魔戒》。而圖書館的空間設計應該向歐美式的咖啡館取經,裡頭也賣好喝的咖啡館,牆上貼有思想家、文學家的巨型變裝圖騰,或者各門派的彩繪、漫畫。相信在引導他們“閱讀社會、認識自己”的作法上會事半功倍。

我也很久沒到圖書館了,非常想念以前泡在大學圖書館的日子。
200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