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13, 2003

馬來文出版要加油

長期在單一文化環境工作/生活,會很容易讓人跌入一個似是而非和充滿盲點的世界裡。這是近來筆者特意進入數家非中文非主流書店參觀後最深的感受。

既然是非中文,為什麼又要非主流呢?一般讀者也許會認為,當前大型或連鎖的主流書店所涵蓋的顧客應該是最廣的,所賣的書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仔細想想,其實不然。筆者覺得,如果我們多到平常不去的書店看看,我們會發現主流書店所努力爭取的讀者類型是相當單一同質的,所賣的書籍也不是全面的。因為忽視了來自獨立或傳統書店的文化現象,使得我們難以觀得本地的閱讀全貌。想像如果一位外國遊客不小心闖入座落於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地區或KLCC或其他商場裡獨立經營的特色書店,他們可以確信,不需首相昭告天下,馬來西亞的確是不折不扣的“伊斯蘭教國”(文化上的意義)。相信全國許多城鎮也有相同的情況吧,這些獨立書店以可觀的空間陳列著來自印度、阿拉伯、印尼以及本地出版的,關於穆斯林鉅細靡遺日常生活的指南(如夫妻生活之道、宗教律法、教徒生活守則等等)、思想上的精神泉源(主要是經典的詮釋與考證)。其數量之多,種類之繁足以跟許多老牌中文書店裡的文化知識叢書相提並論。假如這些書種是那家店的主要營收,我猜隱藏在後面的行銷武林高手則是來自學校和教堂裡的老師和宗教士。他們的顧客群就是馬來穆斯林。

然而,馬來穆斯林只讀宗教書嗎?不見得,但是以馬來語出版的其他類型的書與宗教書相比較,就相形失色了,並且會讓人誤以為他們只生活在宗教裡(或許有些人認為應當如此)。難道他們在現代生活裡不需要閱讀其他書籍嗎?例如偶像的傳記、如何開店做生意的創業書、怎樣利用精油來新陳帶謝的生活指南等等。書店沒有這種書嗎?說沒有,不是;說有,又太少選擇了。而什麼書又是他們最迫切需要的呢?以我們較熟悉的中文書來說,中文書的多元化發展是近十多、二十年的事情,至今可說是種類應有盡有,而且還層出不窮,說明了智慧和知識的進步發展是要經過多元刺激才有收獲的,其中商業化也佔了重要因素。其實整個中文書出版還是處於依賴型的,出版無法自給自足,因此唯有借助其他語文出版來填補知識和商業的缺口,才有如此百花齊放的出版盛況和文化市場。儘管本地中文市場不大,我們慶幸有賴於海外中文出版的蓬勃,讓我們有機會閱讀大半個世界。

回過頭看看我國馬來文出版,相形之下就顯得蒼白與困窘,情況只是比本地中文出版好一些。除了宗教出版之外,做得最出色與具規模的就是言情小說的出版了,看來,還是馬來女性同胞比較愛書。如果將馬來語世界擴大來看,包括印尼、新加坡、泰南等地,馬來文出版如果也是如此不堪的話,不能滿足僅能掌握馬來文的讀者,那整個區域的文化和知識發展就會停滯不前。這個問題,不僅馬來族群需要憂心,身為生死與共的華族來說,也應要有提高警惕、分擔解憂的意識,其中也隱藏了無數商機。

另一方面,本地的純中文和純馬來文出版社就像河水和井水,彼此極少交流和合作(可能國外合作還比國內多),其實是資源的一大浪費,而讀者自然也是各據山頭,各享各的讀書樂,誠然是本地閱讀的特有現象。市場小,馬來人閱讀風氣低落不是出版疲弱無力的原因,我想可能是缺了幾位具影響力而又大格局的文化商人之故。
200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