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20, 2003

閱讀月您閱讀了嗎?

關心閱讀的您,可知道7月份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如果您知道7月是官方指定的全國閱讀月,表示承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於宣傳上,在您身上留下了痕跡。這項從1995年開始推行的全國閱讀月,轉眼間已渡過8個年頭,今年有幸隨公司參與了其中主要的大型活動“閱讀月嘉年華”,感受了不一樣的閱讀風情。

根據馬來前鋒報的報導,儘管全國閱讀月已推行了8年,知識份子感嘆閱讀的習慣似乎沒有進步。一位全國模範老師如此說道,只有馬來西亞才有需要去推行這種閱讀運動,相對於日本和歐美等先進國家,根本沒有這種問題。他非常痛心打從他的時代到現在,學校的老師始終對閱讀興趣缺缺。(不過,據我們的資訊,先進國亦同樣面對閱讀率/力下降的社會危機,引起政府高度關注。)

如果你很想知道,到底我們的閱讀風氣是有長進還是原地踏步?請你再耐心等一等,因為教育部長已在全國閱讀月的開幕禮上宣佈,國家圖書館準備在2004年展開全國國民閱讀統計的調查,以測量國人增長率及使用互聯網獲取資訊的能力。如果要提升1996年的調查結果,國人全年平均只讀了兩本書的可憐窘境,許多人一定會認同,單單靠每年30天的閱讀月活動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話說回來,耗資不少的全國閱讀月活動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還得仔細檢討呢。首先,我認為在宣傳的廣度和力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怎麼說呢?按理這個花了人民納稅錢的教育經費,應該用之於每個人民身上(實際面雖然很困難),但是承辦單位的宣傳集中於馬來文和英文媒體,忽略了淡米爾文和中文的媒體,儘管不是有意,但事實上已註定非土著缺席。教育部之所以會推出閱讀月的活動,我認為重點是放在概念行銷,以提倡閱讀的好處,因此媒體是最好的幫手。如果連國內少數的淡、中媒體都不去連繫(例如指定媒體的形式),又怎麼讓印裔和華裔,甚至其他族裔來關心閱讀呢。難怪,我周圍的朋友都把全國閱讀月視為“他者”的活動,與己無關。

這兩年,國家圖書館似乎察覺,如果要提高青少年的閱讀興趣,應該挪用他們所熟悉的文化來引導,更將閱讀定位為生活(baca adalah gaya hidup)。去年開始,我們看見一些含蓋各族群的歌星、體壇明星亮相,請他們來代言閱讀,其中有全馬各族群的偶像Siti Nurhariza,羽手好手黃綜翰等。而閱讀月的主題曲國內著名的歌星演唱。我贊同一位馬來教授的分析,藝人和明星推廣閱讀是不錯的點子。他特別提到,國外有不少藝人也是出色的作家(如印尼的最著名的演員Merissa Haque、美國的歐普拉),因此大馬的藝人也應該自強不息,除了扮演好大眾文化的傳播者外,是時候提升為知識文化的推手。與此同時,他也提醒承辦單位關於明星效應的反效果,忘記了真正經營文學、知識的作家的貢獻。

7月很快就要過去,baca adalah gaya hidup,讀不讀,有沒有收獲,都要身體力行才知道。而且,就從自己開始,別只顧要您的孩子讀書。

200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