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2, 2002

本土以內‧文學以外

寫稿的此刻,新山的同事正積極的籌備與陶德書香樓聯辦“不朽藏書展”的活動,陶德書香樓已具規模,在新山和新加坡的愛書人圈子,已小有名氣,主事者們也頗具雄心,企圖建構一個類似“東南亞華文史料中心”的願意。單單看他們的不恥壯志,我們可以想像陶德書香樓在藏書方面的堅實基礎。

“不朽藏書展”是由新山大將的余行長發想,希望能夠藉由每月主題書展的概念,將陶德書香樓的好書引介給讀者,就如同博物館、美術館定期企劃主題,把相關的物品有計劃地,系統地介紹給參觀者,一來可以增加新鮮感,二來對參觀者來說可以由小觀大。因此,“不朽藏書展”初期以新馬作家和新馬兩地議題作為主軸 ,策劃了例如:原甸作品展、郭寶昆戲劇人生,《赤道風》系列,安培生草根叢書以及新柔長堤史料展等等。這樣的書展會引介一些被忽略許久的作家,尤其是本地文學作家。我個人並不是馬華文壇的參與者,對許久資深作家更是毫無所悉,聞所未聞,只是在書店工作的緣故,會比一般人多一點點的機會接觸到他們。所以,我想對許多文壇的局外人來說,馬華文壇似乎跟普羅大眾脫節,有一層隔膜似的。這種疏離感必須藉由書店、作家文壇協會、媒體、學校來縫合。

對於一些已出版數十年的書,以書香樓的模式來推廣引介是讓舊書再活的機會。而對於想寫書立業的作家,開拓書寫領域是一個方向,將文學的理念延伸至傳記、自然、科學、商業、性別、歷史等等。因為,本地讀者最缺乏本地題材的閱讀。以傳記類來說,相信很多人對商業鉅子林梧桐、郭鶴年、楊忠禮等人很有興趣,寫作的朋友可以在這方面有發展的空間,否則為甚麼一位只在台灣有名的郭台銘、嚴長壽的書,何以能引起本地讀者極大興趣,難道我們沒有比他們更好的素材嗎?因此,身為一個馬華文壇的局外人,我提出一個老調子──本土以內,文學以外的寫作方向,在文學的基礎上,開拓本地多元的寫作境地,對作家和讀者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上星期由馬華作家協會和華總舉辦的文學之夜(馬華文學節的項目之一)原本是與民(讀者、局外人)溝通的好機會,尤其是在向19位資深作家致敬的單元,我們期待可以深入瞭解每位作家的心靈,不過因為當晚重點在頒獎,就沒聽到這些資深作家和其他得獎者的得獎理由 ,令人深感疑惑。其實,並不是疑惑他們的實力,而是想知道正面的影響力,以供學習。我們相信馬華文壇人才輩出,但是馬華文學作品在書店常常是滯銷品。

我們除了怪大眾的文化心理是追崇港台美英作家,愛好非文學以及“輕文學”之外,難道就沒有進取的空間嗎?我想暢銷書和暢銷作家並不全然是偶然誕生的,一本書成功的理由很多,許多人認為作品的好壞決定一切;有人認為是出版社的行銷策略成功,無論如何,我想都是對的。
200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