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關注書業發展,自然很久沒有購買相關的書籍。在一個大平台上發現了一本《法蘭克福書展600年風華》,封面是黃紅黑三色德國像徵,紙張用得很精緻,下意識還是促動我去拿起來翻閱。顧名思義,本書是談法蘭克福書展的歷史,如何從一個市集變為全球最大的書展。第一次去法蘭克福書展,就被初秋的冷給打垮,但是新鮮感,恐懼感和任務,教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初見書展之大確令自己咋舌,第十一館是我們的重心,三天的時間我和老闆幾乎都在這裡周旋,分頭趕每半小時一輪的訪談與諮詢。我一口破的英語自然無法很好在這裡發揮,但是到達歐洲綜合館,我們一樣「有口難言」 ,英語無用武之地,可以想像此展之世界性與複雜性。
新的床頭書
第二年與我去的同事,一個懂德語一個懂法蘭西語,我變為陪袝,聽著他們流利的交談,我自嘆不如,只能輔助他們選書的看法。現在他們都在新的出版社獨當一面,赴法蘭克福書展其實是這個行業新兵的一場修練。有時很懷疑每年都去法蘭克福的出版人會不會覺得很無聊,尤其那些每餐都要吃中餐的前輩,為什麼每年還要去呢?因此,我覺得出版人出席法蘭克福書展已經成為一種儀式,一種證明,證明自己還在出版業活動,並且保持出版的敏感度。
就這樣,為了喚起我的敏感度和理想,我將書買下來了。同時作為世界書香日的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