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知道主人是誰,但每當你和別人說起這棟房子,他們都會脫口而出,自己曾經與洋樓的想像故事。這棟洋樓,就這層意義來說,它不再屬於這位傳說中的主人了,而是我們每個人所共有的文化遺產。
當然,它不存在了。現代化與商業化摧毁了它。殘酷地說,是貪婪與無責任感開動了這輛推土機的。同樣的案例其實發生在迅速發展的鄉鎮,在馬來西亞,在越南,在泰國,更在超速開發的中國。

在這本書中,我推薦大家必讀〈文化責任感〉這篇以及關於城市再造的好幾篇文章。馮驥才說文化責任感是一種社會良心,也是一種社會承擔。社會責任早已經被當代的管理學院納入優秀企業的評鑑,本地的企業應該更付諸文化眼光來負起社會的責任。

馮驥才說:「文化的魅力是個性,文化的乏味是類同」。面對城市被肆意改造,我們愈來愈覺得這裡與那裡沒什麼兩樣。恐怖的是,很多人覺得這樣不是很好嗎?
我來自城市,此生應該也在這裡終結。它將往何處變化?暗示著我將如何終結。但願城市規劃者可以緊記作者這段話,那麼我們以及城市中的前輩將會適得其所,感念「發展至上」的私人與政府的手下留情。「現代城市規劃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文化規劃』。規劃只能保護和深化城市特有的人文形態,不能隨意地肢解原有的人文整體。因此從城市個性的認定到整體規劃的製定,都需要人文科學領域的知識份子的參與。沒有這些文化學、歷史學、民俗學、美學和地方史學學者以及藝術家們的真知灼見注入對未來城市的想像,當代的『新造城運動』在後人那裡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個相反的結論!」
因篇幅所限,最後,可以告訴你的是,在多年前,你足下的這塊地曾經是屬於本坡著名的實業家與慈善家──張郁才的置產。
圖書資料
書名:思想者獨行
作者:馮驥才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石家莊)
出版日期:2005年6月
頁數:237
(本文應大將書行2006年世界書香日紙上曬書所寫,貼於成功時代廣場博得書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