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04, 2005

如果圖書業也有AP


AP事件雖未正式落幕,但引起我們對國家競爭力的討論,站在出版行業思考這項課題,使我們不得不想想,在這個國家裡,什麼產業應該得到保護,什麼產業應該自力更生。為什麼進口汽車可以讓弱勢土著變成強勢,而進口書籍不行。

今天東亞各國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例如韓國、中國、台灣的影視、出版、教育和設計等等),從消極保護到積極扶持,形成一個與高科技產業並駕齊驅的傲人產業。這樣的趨勢,在許多本地熱情的文化工作者眼裡,著實有著說不出的味道。

我們一直都呼吁國人多讀書,可是本地出版社常年積弱,而政府並無有效的政策與措施來支持出版行業,其實也是間接破壞讀書風氣與國民的競爭力。因此政府應該提出好的產業政策來支持出版行業,總好過“常年的呼吁”。

我國出版量奇小,無論是中文、英文、馬來文加總起來,也不過
八千種。在英國,僅僅一個月的出版量就已突破一萬種。所以在這個情形下,我們的閱讀市場明顯是被國外的出版品所佔據的。我們今天到書店跑一趟,相信沒有什麼明顯的空間讓你找到本地的出版,我們本地的出版書種也不足以撐起這個局面。



圖說:這是在大燈書局所攝的圖片,大燈位於吉隆坡郊外嶺(Taman Danau Desa),是一家精緻的社區書店,公司也做圖書批發。



簡單地說,我們是文化的弱國。難聽地說,我們是被他國文化殖民。難而我們不要採取排斥的心態和手法去禁止文化商品的輸入,因為這反而窄化了我們本身的思想,斷切了我們的文化資源(我私底下還盼望進口書商可以拿到所謂的圖書AP賺大錢)。然而更積極的作法是,多出版具有本土內容的書籍,或者由本地人來經營具宏觀意識的出版業。

由於本地出版社居於相對弱勢,我認為政府方面,應該提供好的措施,就像扶助國家汽車工業般。不要忘記。文化才是最能代表國家的形象與利益。有一個例子相信是很明顯的。過去我們對韓國產品的印象,總認為是品質劣等的,如果有的選擇,我們應該不會去購買的。但是近年來,隨著韓國影視和出版業的崛起,無形中把韓國的美好形象提昇了。不僅帶動旅游業,也帶動科技業。所有的韓國企業進一步全球化,品牌化。

圖書出版業也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政府在制度方面,應給予出版業者良好的環境,過去我們不停地建設科技園區(Technology Park),未來是不是可以把一些棄置了或停頓了的商場或辦公大樓,改建成創意園區(Creative Park)開放給本地文化業者經營,只收取基本的管理費用,以減低業者的成本。同時金融行業提供好的融資優惠給文化經營者,或者與他們共同創作開業,讓商行有機會參與文化建設。民間方面,鼓勵成立基金會,資助出版,翻譯,創作等等。我相信,相對於國家汽車工業,政府付出的會較少,但收到的會更多。

我們當然知道AP是怎麼一回事,拉拉雜雜,其實只是再提醒有關當局,真正最需要保護扶持的是我們的文化產業,而且應該是永續保護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