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漸激烈競爭的出版世界裡,出版社大致是朝兩個方向發展,其一是維持其小而美的獨立性,有如中流柢柱,不願流俗,讓許多愛書人還能嚐到難得甘美的思想果實。其二是類似發生於國際大公司的賺併和聯盟整合,目的是將資本和資源整合,求取最大的利潤。前者可能會因為表現傑出,而逐漸壯大,再自我分裂為集團公司。後者可能經營不善,把虧本公司賣出或結束,而逐漸萎縮。
無論如何,從歷史來看,上世紀五十年代以降,“集團化”在出版界是主流。以目前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團貝塔斯曼來說,雖然是德國正統血緣,但旗下擁有最大的英語出版公司蘭登書屋集團,美國變成是他們最大市場,而且在歐洲數個國家都有子出版社和策略聯盟,其跨國賺併的動作在業績上隨即出現顯著的績效,創造的利潤簡直是天文數字。
在中文出版界,我們比較熟悉的有來自台灣的城邦出版集團和香港的聯合出版集團,兩者成立的模式和目標或有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精采的集體作戰讓他們擁有優勢獲得更大的資源,向外擴大版圖。在神州大陸,政府強力主導成立六大出版集團(廣東省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遼寧出版集團、中國科學出版集團、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山東出版集團),以面對WTO入世後的變局,強強合作是大勢所趨。集團化後的中國出版集團,優勢逐步浮現出來,並朝向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資本一體化、經營多元化,以出版為主體的大型傳媒集團邁進。不到十年時間,大陸出版業在政策引導下宛如脫胎換骨般,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本地許多中文出版社向來都以小而美的形態經營,主要業務放在編輯出版,由於小本經營,所以多半出書以後,沒有多餘的人財物力去做行銷和銷售,常常一人身兼出版、發行、行政財務的工作,效率不彰,這是本地獨立出版社最弱的一環。
筆者淺見,在面對出版大國的強勢書種、書量,本地獨立中文出版社和書店應該在各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建立朝向集團聯盟的基礎。以出版社為例,行銷發行是各家出版社最需要整合的部分,他們應運用最新最有效的現代管理工具,為顧客和讀者提供更高品質和效率的服務。而在編務方面,更可以互補長短,解決技術和概念上的問題。
業內人士也許會關注策略聯盟(集團化)之後有關各自品牌及產品定位的問題,如何保護這些原有品牌,不致於無上價值的資源付之流水。其實,跑在前頭的出版集團早已建立深具參考價值的楷模,集團內各家原有品味風貌依舊,問題不虞堪慮。另外,在勢均力敵的情形下,也不可能出現誰兼併誰,誰是老大的問題,因為最大的問題是解決管理技術的困境,打開更大的市場和品牌價值,提供最優的讀物。
出版社是一個講求個性和創意的產業,其魅力在於此。在這個共識上,運用一個整合有效的技術平台,使個性和創意展現得淋漓盡致,實為一個理想與當務之急。身為支持本地出版的一員,我認為要走向國際,集團化或策略聯盟是應當思考的一個方向。
2003/08/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