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興趣和工作的緣故,我幾乎每天都會上網點閱本地及國外的文化新聞,看看國內外發生了什麼文化事件及討論什麼文化議題,值得媒體報導。而上網的頻率就像一個無時無刻關注股票市場起落的投機家一般,因為新的消息不斷湧現。
我的焦點通常都放在出版新聞部分,不過其他的藝文新聞偶爾也會吸引我的“眼球”,例如香港藝術節今年將重拳出擊,因為周圍鄰近國家如新加坡、台灣近年積極經營文化產業這塊領域,香港不敢掉以輕心。這樣的消息報導通常是集中於所謂的“藝文版”或“文化新聞版”,讀者可以對文化界有何新發展一目了然,,進而思考自己要如何參與。
然而,目前本地的主要華文報章還沒有每天見報的文化新聞版,個人覺得是十分可惜的。我們現在翻閱報章必須從全國版(極少)到地方版,再到副刊,層層抽絲剝茧才能尋得文化新聞的芳蹤。而廣播電視新聞方面,也是以專題報導的形式播出,並不是每天的固定內容。
何謂文化新聞?我們需要全新的文化新聞版嗎?所謂文化新聞指的是發生於電影界、出版界、音樂界、美術界、表演藝術界、建築古蹟和政府相關單位等領域的國內外新聞。例如本地第一本中文藝術雜誌《藝術走廊》創刊、林懷民的雲門舞集在香港藝術節演出新作《行草》、匈牙利作家得諾貝爾文學獎諸如此類的。
本地報章在呈現文化消息時通常都以特稿形式出現於副刊。我的淺見覺得特稿或專題報導畢竟與新聞不同。先有新聞,才以特稿作補充、擴大,是摻雜了一些看法的。如今,我們欠缺的是有系統的新聞處理,將文化界的消息經過報社的新聞價值判斷,報導出來。過去因為文化新聞太過松散,讀者找不到有可看性的藝文活動,也無從判斷其重要性。所以文化新聞需要一個家,才不會像棄嬰般隨處扔放,不被珍視。
也許有人會問,本地有那麼多文化事件嗎?有值得報導的地方嗎?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把握回答。通常新聞與社會是互動的,當報章為文化界特闢版位,文化界應該也會投桃報李,把最好的牛肉提供給社會。如果你有留意相關的新聞,近年所熱烈討論的文化產業已成為國際彼此競爭的場域。相信這個產業概念也會被全國所重視,而報章開拓“文化新聞版”正好為文化界提供一塊沃土耕耘,為廣大的讀者提升文藝欣賞能力和參與機會。
最後,如果“文化新聞版”得以成立,希望它不會被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的廣告所佔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