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29, 2005

本地中文出版業的明天:一位版權工作者的觀察(座談摘錄)


嘉阳出版有限公司 主办
2005年出版天空交流营
BENGKEL PENERBITAN GEMILANG
28-29 MAY 2005,波德申

一、個人感受
1. 書業一定要交流,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十分難得,非常謝謝主辦單位的用心策畫與籌辦。

2. 個人在書店、出版社工作,如今轉向版權代理,個人之所以從書業的下游往上游發展,是因為發覺本地出版應好好發展內容這一塊,出版業要有好的發展,應該要有一隊很強的作家群,過去經營作家的工作是出版社的責任,但是日後很可能會逐漸轉向由作家經紀人公司來經營,我也希望可以有這樣的趨勢,讓出版產業更為完善,專業分工,這樣作家才有機會抬頭,內容才會更有創意。
3. 出版之路崎嶇,卻充滿樂趣和希望。說真的,出版是一項浪漫的事業,但也就是因為它有浪漫的特質,經營者更要小心,步步為營。

二、出版現象(2004-2005)
1. 根據別人的資料:台灣出版業每年出版4萬3千種新書;法國、意大利有5萬種;日本有6萬種;德國、美國有8萬種;英國有12萬種居首,而與台灣人口相當的馬來西亞,聽說只有6千種。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要邁向閱讀的先進國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2. 外國公司蠢蠢欲動,國內公司消極被動,從過去的市場營銷面(設立發行公司或委託本地公司代理,如台灣的城邦、佛光山、法鼓文化、閣林國際),逐漸伸展到內容編輯面(如香港皇冠)。
外國公司的策略是全球布局,哪裡可能有市場,就往那裡去,哪裡有好資源(作家),就往那裡掘。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這是可喜的現象,不過我們在接受這個現象的時候,出版業者需要思考我們的競爭力在哪裡?所謂的本土優勢是否會漸漸被掠奪?
3. 從我的經驗來看,本地不缺要出書的作家,而且也有許多主題可以被出版,然而好作家需要經營,好編輯需要培養。如果出版社持續不爭氣,本地作家只好往海外發展。然而另外一些出版公司為求快速發展,一味引進國外現成的暢銷書來出版,未能取得平衡。
4. 整體出版的能量不高,缺乏鬥志。出版素質更需要大幅度提升,很多環節都不到位。

三、尋找對策
1. 如果大家有注意新聞,我國的國家競爭力排名又下降了。我覺得在大馬,產(業界)、官(政府)、學(學者專家)常常無法結合起來以因應各種挑戰,提高競爭力與均衡發展之時,出版應該接下這重擔,鋪設大馬的知識系統。
2. 本地出版社除了在本地交流,也應常到海外取經,開闊我們的大視野,同時必須關注全球的出版發展,借力使力,引進和推出作品。我相信,要建立出版規模,國際性的版權交易是可以讓出版社快速成長起來,同時讓讀者與世同步。
3. 內容經營面,沒有一定的成功模式。出版品牌在我國讀者眼裡並不十分注重,然而定位清楚的確是一個方向。以華文出版來說,我們暫時在規模上比不上中港台,因此必須以創意為先,小兵立大功,深耕為華文出版第四板塊。
例子:國內-37.2度雜貨店
        -董總出版局
   國外-孤獨星球 Lonely Planet
4. 每個環節都是專業,都要到位。顧客決定存活。無論如何,從策略上一定要賺錢
5. 經營策略面:聯盟與合併,可作為思考方向。

四、期許
1. 每家出版社每年為自己訂下至少一本大書的目標,所謂大書就是可以主觀認為,而又受客觀市場贊許認同的。
如:《我方的歷史-陳平》
《我的自傳-林梧桐》
2. 每年由中文出版業組織設立獎項鼓勵本土作家,編輯和出版人,我們希望從這裡來期待一位出版家的出現。
3. 版權代理可成為作家的好伙伴,經營好寫作事業,為國內作家與出版社尋找海外市場,讓出版版權工作更為專業。

(承蒙嘉陽出版社許育華社長和蕭瑞霞小姐邀請,主講這個課題。與其他主講者:姚拓、黃子、曾慶方交流,獲益菲淺。)

1 則留言:

吕孙栋 提到...

您好,
我是吕孙栋,槟城人。
不晓得您是出版社的吗?我有小说想投稿,不晓得您能帮忙吗?
我的电邮是:loost_11@live.com.my
手机:0124302087
电话:04-2006132 / 04-6436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