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書店,常常發現最多人潮的地方就是雜誌區。雖然站在那裡翻閱的比購買的人多,但是雜誌的銷售量和成功率畢竟還是較高,因此大多書店無不將雜誌區安置於店裡的黃金地帶,以吸引人潮。如果沒有估計錯誤,在紙本媒介當中,大馬人最愛閱讀的是報章,接下來應該是雜誌了。
「包羅萬象」與「獨特個性」是最能形容雜誌的類型與特色。大致你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市場上都至少有一本雜誌呈現相關內容,真的,有些專門或同人雜誌內容,其新奇古怪,不是憑個人經驗可以想像到的。我想,只有海納百川的網際網絡可以成為雜誌的最大敵手。
大馬的中文雜誌市場其實和書籍的情況差不多,仍然是台港雜誌的天下,我們所能閱讀到的雜誌也是那種暢銷類型的,例如時尚、娛樂、生活風格等等,其他種類雜誌買少見少,對喜愛閱讀雜誌的讀者來說,這樣的現象正是扼殺了雜誌的生命力──包羅萬象而又兼具獨特個性。
無論如何,我們已經過了那個「要害人去教唆辦雜誌」的年代,本地中文雜誌數量近年雖不是如雨後春荀,但也有增加或轉型的現象,不過要找出一本品質內容上好的雜誌,恐怕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因為我們看到許多雜誌並沒有往「內容取勝」的方向前進,反而朝向「盈利為上」的模式,失去平衡了。
當代的雜誌都由商業管理菁英主導,它們多是跨國集團,講求合情合理的商業績效,在雜誌的視覺與觸感上都可以盡量做到最好,我們發現本地的雜誌在這方面也是有進步的,但是如果要談內容的可讀性、可信度,我常常都會保持懷疑的態度。
雜誌主要靠廣告維生,讀者也愛看廣告,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廣告與內容無所分際,滲透無孔不入,這就變成很大的問題了。舉個例子,我們常看到很多本地商業管理雜誌的封面主題,不少是主題人物或企業所付費的,我不曉得廣大的讀者會相信這樣的內容嗎,被訪問的公司會不會覺得公平?說起來,我們還真的需要這些商業管理雜誌來為我們發掘議題,提供商場上的有用訊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講求競爭力的全球市場,但如果雜誌不是以完整的企畫和深度的採訪來呈現內容,我們只能感覺那是一道快熟式的牛肉簡餐,嚐不到原汁原味大塊的牛肉。
為了清楚說明雜誌是可以賺錢,而又在內容品質上可以做到最佳的,讀者不妨閱讀台灣的《天下雜誌》。這家創刊二十五年的商業雜誌獲獎無數,去年奪得亞洲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出版業同業組織SOPA-「The 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所頒發的「亞洲最佳雜誌獎」。與此同時,她們也是一間獲利豐厚的出版公司。
我們期待本地有這麼一兩家雜誌公司,像《天下雜誌》一樣,珍視和培養編採人才,我們就「很夠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