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向來是本土華文出版的主流,但本土文學未必是國內書店暢銷的品種。在發行通行無阻的馬來西亞,本地出版社面對外國大量華文文學的強勢壓境,已漸漸鍛練出一套面向本土,而又兼顧國際市場的出版運作,專業「出版人」的架勢指日而待。
農曆年間,當我們還沉浸於新年氣氛,以及驚訝於突如其來宣布國會解散的困惑情緒,「有人」出版社此時費了不少資金到台北國際書展(一個在國際舉足輕重的華文書展)參展,並且也代理了國內多家出版社的書籍,向國際書商展示馬來西亞作品。
「有人」出版社由多位年輕作家組織,是近來走出國內的文學出版社,社內的夢幻組合有計劃性的在國外參展,他們的行動有着試圖影響海外書壇與文壇的意義。
這雖然不是首家本地出版社在台北參展,但對這家小出版社來說,我們可以充分看出本地出版人的勇氣與日益倍增的信心,以及他們對大馬文學出版的努力。
在即將來臨的海外華文書市,「有人」更史無前例的一連推出八本新書,「攪局」的企圖顯而易見,國內作家與出版同道,甚至讀者應該高度關注並支持他們。
八本新書有六本屬於文學類別,計有中生代旅台作家廖宏強醫生的散文集《獨立公園宣言》、被喻為當今馬華最強詩人之一的呂育陶詩集《黃襪子、自辯書》、小說家黎紫書的第一本散文《因時光無序》、那天晴(翁詩慶)的小說《孤島少年的盛夏紀事》、鍾進賀、梁漢良與白水合著的愛情小說及漫畫《J的鋼琴曲》、作家張依頻的文集《哭泣的雨林》。
其餘兩本雖然不能歸入文學,但兩位作者與文壇卻是最親近的,如已故周寶振先生的《從通報、中國報到生活出版社》,以及花蹤與聯合報文學獎得主龔萬輝新作,其身兼作家與畫家的身份,不難想像會出版其第一本畫冊《從寂寞年輕》。
八本新書都是獨立的生命,即使被拋入市場,也不會形成自我排擠效應,更重要的是,本地華文年出版量還是非常稀少,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出版人與作家出來「攪局」。
當越來越多出版社像「有人」那般重視書展平台來發表和行銷他們的作品,我們有必要檢視本地的書展是否有足夠的機制和地位來協助本地的出版人和作家。許多國際書展會設立「書展之書」的遴選,或者頒發作家獎、編輯獎等等,以鼓勵當地的新書出版,並且宣傳該書展的特色與理念,本地書展亦可參考採用,推動本地的出版。
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否認本地華文書市場是各地出版匯流的事實,不論你是台灣、香港繁體或中國、新加坡簡體,在馬來西亞都是通行無阻的。我們可以藉由「廣匯」的優勢,提出「精選」的概念,讓大馬書展邀集最權威的文學專家與書評家,精選出每年度最好的華文文學出版,作為各地讀者的參考,並且頒發「國際華文文學最佳選書」,逆操作地去影響作品原產地的讀者。
無論如何,逛書展時,當你被中港台書籍淹沒之時,記得留意那些本地最新出版的書!
3 則留言:
(*^__^*) 嘻嘻……
寫了兩部小說,想投稿......
坦白說,要在馬來西亞投稿,真的不知該從何下手。 不知博主有沒有些馬來西亞出版社(投稿)的相關資料提供給小妹。^^
sinyee
留意本地博客其实卧虎藏龙,只欠东风:机缘与包装。
張貼留言